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凯发ag旗舰厅

凯发ag旗舰厅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ag旗舰厅 > 理论文库 > 正文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3-10-31 07:0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浩绮 郭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从碳排放双控、碳市场健全、碳汇能力提升等方面作了系列部署。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和人才集中表达、专章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一体推进“双碳目标”教育、科技和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和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担当作为。

做强双创教育质量为基,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并进,赋能“双碳目标”新赛道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面向“双碳目标”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主动遵循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构建面向“双碳目标”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扎实推进科教融汇的低碳专业课程建设。建立契合“双碳目标”社会需求、适应低碳产业与时代发展的新工科专业集群,推动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升级,加快培养“双碳”领域紧缺人才,探索资源与环境、能源与动力等各专业领域的“绿色 ”“低碳 ”等专业及课程群建设。加强“双碳战略”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供给,有组织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善教材和课程评价体系,以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与虚拟教研室培育等为抓手,开展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专项研究,推进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二是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的低碳育人平台建设。构建本研贯通的低碳产业链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发挥江苏已有产教融合品牌专业与卓越工程师2.0计划品牌专业等的建设优势,进一步整合省部级企业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及成果转化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多元化的低碳产业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载体及机制建设。同时完善“碳中和”领域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深入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建立“碳中和”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产教融合育人质量的非线性跃迁。

三是统筹推进项目驱动的低碳双创体系建设。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学校政府行业协同联动机制,优化迭代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低碳专业招生培养与就业的联动,建立“碳中和”领域创新创业创优的高效互动。另一方面,要科学利用师生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省部级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的示范性建设与改造,打造高水平“双碳 双创”课程和导师队伍群体,构建以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为驱动强化的学生“双碳目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实现高展示度“双碳目标”双创成果的可持续积累。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为本,需求牵引和自由探索并重,迸发“双碳目标”新动能

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强化战略需求牵引、使命贡献激励等机制,加快建设有组织、建制化的“碳中和”创新技术科研体系。

一是有力推进“双碳”攻关科研组织改革。坚持“四个面向”,培育“双碳”战略科技力量。聚焦“低碳—零碳—负碳”关键领域的前沿新材料、生物制造技术等部署科研攻关行动,加强“碳中和”领域项目的顶层设计和专题合作,推进实施“揭榜挂帅”等引导学术团队从“被动接单”“自由生长”,向主动谋划、定向培育转变。围绕“碳中和”领域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有组织承担重大任务,统筹布局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并依托平台组建团队,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有效贯通,促进“双碳”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有效推进“双碳”导向评价激励改革。高校应强化使命驱动和目标驱动,在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中,鼓励并引导科研人员参与面向“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任务攻关,围绕我国“双碳”工业制造科技自立自强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建立承担“双碳”重大任务的人才评价专项指标,形成针对性更强的评价参考体系,考查支撑解决低碳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实际贡献和创新价值,建立基于“双碳”导向的贡献激励机制,激励学术团队聚力孵化重大原创成果,将项目榜单变为成果清单,为学术团队个性化发展赋能。

三是有序推进“双碳”服务资源配置改革。高校可建立面向“双碳目标”有组织科研的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克服传统科研体系中单兵作战、资源分散的弊端,改变同质化竞争与碎片化扩张现象。通过高质量科研项目带动区域低碳经济的服务拓展与质量提升,加强“双碳”战略优势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探索科技成果弹性赋权模式,专业化建设面向碳资源市场的技术转移机构,完善相关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标准化管理规范制度,并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

完善发展人才机制为要,自主培养和多元引进并举,打造“双碳目标”新优势

面对“双碳”背景下的全球人才竞争形势和日趋紧迫的人才自主培养任务,高校既要强化引聚人才磁场,把握人才回流机遇,也要坚持走好人才的自主培养之路。

一是精准引育“双碳”战略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校应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战略地位,加大筑峰拓原力度,优化“碳中和”背景卓越人才与团队的遴选机制,围绕低碳产业优势学科建设持续优化布局人才结构,强化政策配套,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双碳”战略关键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通过高层次人才举荐制及“科学家工作室”建设等,打造人尽其才的最优人才生态,持续培育“双碳”战略科学家与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实战中培育造就高水平、多元化的一流“碳中和”创新团队。

二是大力支持“双碳”领域中青年人才发展。一方面,加大“双碳”背景下多学科人才引育力度,把握好海外人才回流机遇,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开展“双碳目标”研究产出成果并实现转化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针对“碳中和”关键领域,创新构建人才工作的考核激励政策,坚持激励与减负并重,“破五唯”和“立新标”并举,通过挑大梁、增机会和保时间等具体举措,改革以量化取向为主导的评价制度,构建针对“双碳目标”代表性成果的增值性评价体系及案例评价体系。

三是务实培养“双碳”背景下急需紧缺人才。高校应围绕不同学科专业对“双碳”战略及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持续布局急需紧缺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灵活调整教育教学环节,谋划落实具有学科特色的“双碳目标”“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实践项目,树立各专业学生的“双碳 大工程观”,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拓展课程育人与科研育人、思政育人等协同联动机制建设,不断向我国低碳制造业注入人才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面向‘双碳’目标知识生产的理工科研究生‘科产创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构与模式实践”〈jgkt22_c027〉阶段性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ag旗舰厅,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