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凯发ag旗舰厅

凯发ag旗舰厅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ag旗舰厅 > 理论文库 > 正文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2024-09-29 11:02:00  来源:新华日报

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镜像与国之文脉的承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内涵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彰显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觉。江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与传承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江苏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和理解历史中国、认识现实中国、把握未来中国的重要窗口”。这一高瞻远瞩的指示,不仅强调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更为江苏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强“机制”之力,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发展韧性。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和动态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这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深化和升华,应深入贯彻“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的保护传承原则,开创性地构建一个跨越行政界限、融合多种文化遗产类型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促进其在更广阔时空维度上的传承与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确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人文城市”为路径,在全省推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前介入城乡建设、嵌入区域发展宏观蓝图的工作机制,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的动态平衡、文化遗产传承与区域改造开发的和谐共生,在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的同时,实现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必须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敬畏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安全,不仅要保护好每一座古建筑、每一件文物,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时代新义与当代价值,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主体是遗产价值的阐释主体和实践主体,防止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曲解或消失。敬畏文化,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证”,加强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特质的理解和传播,发挥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确保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纯正性。敬畏生态,促进环境科学、文物保护、生态学等多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灵活的适应性管理和风险预防机制,有效防范文化遗产遭受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乃至文化渗透的风险,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筑牢历史文化遗产安全底线。

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管理新格局,是维系民族文化根脉、传承历史记忆的共同使命。要加强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引领作用。鼓励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学者、游客及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建立以历史学、考古学、规划学、艺术学、旅游学等学科为基础的“文化遗产学”学科体系,全方位加强历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树“法治”之盾,织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安全网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化遗产。在国家文物保护法基础上,结合《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制定江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构建由立法机构、文物行政部门、住建委、公安、司法等多部门协同的现代化保护传承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司法 历史文化保护”模式。制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案件“三审合一”集中审判的行动方案,建立“立审执”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门化审判法庭,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体制,提高审判质效。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诉讼。建立健全文物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加强执法督察制度建设。构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察体系,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告知书制度,加强执法督察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巡查机制,建立上通国家、下达市县的省级智慧监管平台,将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巡查与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执法实时上报、跟踪和反馈。完善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长效机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工作评价标准,构建多元参与的调查评估体系,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防灾减灾等进行定期评估,形成“体检”档案,发布江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评估报告,对全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动态性评估。

完善文物保护防灾减灾体系,建立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建立文化遗产管理部门、消防、公安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综合防护网络。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文物应急响应机制,将全省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监测统一纳入江苏智慧文旅平台,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定期举行应急演练,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构建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机制,鼓励高校、企业等研发适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监测系统等预防性保护技术,提升识别和防范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对遗产可能造成的损害的预见能力,有效降低风险。

启“融合”之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生态。深化“科技 ”融合,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智化转型,制定《江苏智慧文博场馆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完善基于“云展览”“云演出”“云讲解”等功能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云场域建设,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文化受众分析模型,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搭建江苏历史文化遗存“一图尽览”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将gis地理信息系统、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深度融合,并与电子地图导航系统紧密合作,将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与非遗项目的历史、地理、修缮等全维度数据整合于“一张图”,形成集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于一体的全省文化遗产资源的综合数字档案体系。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主题公园、园区街区等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服务,促成科技创新产品与服务在文旅空间的应用,实现新文旅时空转换场景,培育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文化经济新实体空间。

强化“旅游 ”模式,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推进“文旅农商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将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美丽乡村、体育赛事、商业消费等深度融合,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呈现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与周边产业的融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与地方特色,改变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提炼文化精髓与价值内核,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场景,培育新的文化旅游消费热点和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历史文化遗产文旅项目。加强区域间历史文化资源的联动,强化与长三角地区、长江国家公园沿线地区、大运河国家公园沿线地区等区域的互动合作,搭建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的联盟或平台,定期举办区域文化交流论坛、工作坊及展览等,强化区域内特色资源与相联区域资源的互补,促进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和项目合作,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走廊。

激活“创意 ”引擎,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生。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设计、时尚、影视旅游等行业跨界合作,深度挖掘历史遗产的文化内涵,将古典图案融入时尚设计、借影视综艺讲述尘封历史、用文学作品再现重大史实,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性消费品的同时,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实施“江苏历史文化遗产ip孵化计划”,开发消费者可深度参与的江苏历史文化元素创意创新创造ip平台与小程序,综合运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形成从原创保护到产业化发展的完整链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研究阐释与传播生态系统,制定“研究—阐释—传播”一体化方案,将高质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解说内容适配线上平台,集中打造和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构建由高校师生提供学术支持—旅游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社区居民分享地方故事的联动传播链条,利用官媒、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形成跨地域、跨时空、跨文化的展示传播路径。

(叶南客 李惠芬 作者分别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ag旗舰厅,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