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江苏高质量充分就业-凯发ag旗舰厅

凯发ag旗舰厅 热点聚焦 学习新思想 视频讲堂 理论文库 讲师团动态 政工职评 专题
凯发ag旗舰厅 > 学习新思想 > 正文
促进江苏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3-12-26 10:0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俞小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都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解决就业问题战略部署的出发点。

江苏经济基础比较好、科教资源丰富,人文荟萃,更需要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前提下,做好做实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目前,就业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针对就业压力总量大、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不足、基层职业类技能培训滞后、数字赋能下的人工智能化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坚持就业优先,突出以经济发展为主的就业导向。首先,突出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中国经济逐渐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从重视规模扩张到重视结构扩张、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握好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宏观政策规划中的优先地位,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有序的增长,更多地创造、挖掘和激活就业机会,增强就业的适配性、稳定性,释放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要把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放在首位,把市场经济下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号置于其中,实现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等政策在宏观上的统筹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在宏观上优化了经济体系,还使得就业优先目标拥有了量级匹配、联动运行的宏观政策支撑。其次,扩大基层政策性岗位规模。在统筹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方面,加大录用比率,在部分城市深化落实基层法官检察官助理规范便捷招录机制,扩大“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规模,增加科研助理岗位,提升订单班招聘规模。再次,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在一些重大政策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产业布局方面做好预估和计划,加强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评价、监督和指导,加强就业预判。在统筹协调就业工作时,要把高质量发展考核、年度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内容纳入其中,制定新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发现短板,提高政策的自我优化能力,完善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所拉动的就业评估机制。

支持难点重点群体创业,探索构建技能人才评价新通道。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和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与创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全社会整体联动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对长期未就业青年和困难学生进行帮扶与岗位募集;实施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创新创业、基层成长、见习培训同向发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年就业群体的培训,在筹资服务方面需提供更多的配套优惠扶持政策,如在信贷、融资等方面提供惠利,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帮助提高青年就业者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二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一方面,要发展农村新业态和新产业,积极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培养带头人,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在结合本地资源和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一批知名劳务品牌,培育一批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将其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试点实施农业经理人培育养成方案,定期分批次分地域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联合职业类院校,构建“技能 学历”的新型高素质农民职业成长渠道。三是统筹推进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一方面,开展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暨就业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强化退役军人返乡返村创业、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劳务协作“四轮驱动”相结合,加快退役军人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失业和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就业帮扶和援助,给予一定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援助。四是在实现高水平人才创新创业基础上探索构建技能人才评价新通道。以人才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激发人才项目的效用功能,以创新链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发扬“工匠精神”,构建与国际化接轨的技能人才评价新通道,深入推进“技能江苏”专项行动和技能大赛的评比活动,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数字赋能优化智慧就业平台,精准实现人岗匹配。持续加强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覆盖“四全”的就业服务体系,改善就业结构,提升高质量就业水平。首先,推进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在建设“四全”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在推进服务体系智慧化、精准化的基础上,推广“人社 村居 互联网”服务模式,发挥“中国苏州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示范项目建设,加大地域性、高效性、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人才市场的投入建设力度。在协同机制下,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 服务”精简平台企业的审批手续,为劳动者高效提供自由、灵活的新就业模式。在新就业形态下通过各部门共建共治,逐步实现网络平台就业成果共享。其次,优化智慧就业平台,精准实现人岗匹配。一方面,要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评价标准,推进数字化行业转型,在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应用等领域,发展一批具有初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水平的人力资源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同时,聚焦少数一直未就业和短期内就业不稳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一系列群体,做好就业帮扶和后续跟进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以数字工会为网络和后台管理的新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对灵活就业规模、就业质量水平进行精确统计。再次,提升就业平台的“数字化高精度”,数字赋能高质量就业。《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显示,2030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4.49亿。要深度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交互融合,打造国家级、地域级数字经济高地,通过由点带面辐射化的产业模式,提升岗位供应和人才进驻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围绕量子通信、元宇宙等新赛道,建设一批数字经济创业示范基地,也可以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面,通过孵化技术企业的模式,实现高质量创新就业落地的聚势赋能,在数字经济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完善就业监测预警机制。统筹维护企业和劳动者权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首先,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公平就业。畅通灵活就业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理维权渠道,保障就业公平性,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建立政府统筹、平台自治、第三方参与、公众监督为一体的多方共治格局。同时纠正就业歧视,深入开展整治欠薪行动。制定歧视性企业及个人的负面清单,从根本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其次,强化失业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培育社会信用文化,防范个别行业与特殊群体失业率上升带来的风险。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就业和人力资源形势分析,进一步做好资源共享、资金保障、政策宣传等强化督导宣传的工作。在防范网络平台就业风险方面,需协同推进信用制度、信用技术和信用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弘扬“守信光荣、诚实信用”的道德准则。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3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社科联重大项目〈23wta-006〉,202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3sjyb0566〉阶段性成果)

编辑:黄慧敏
因多种原因,本网站转载、分享、传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取得联系,若涉及凯发ag旗舰厅的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凯发ag旗舰厅,以便我们及时删除。联系邮箱:jsdjt@jschina.com.cn。
上一篇
下一篇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