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案》立足国内外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明确、把握关键、措施得当,是新阶段专利转化工作的行动纲领。
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我国专利存量较大,创新要素资源丰富。然而,技术研发与后续产业链之间的链接并不充分,存量专利进入生产环节还比较难。在专利转化产业链中,各种资源尚未达到最优配置,专利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方案》从盘活存量和培育增量入手,提出筛选存量专利,充分激活专利潜在市场价值。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方案》以高价值专利的筛选为起点,建立市场导向的存量专利筛选评价、供需对接、推广应用和跟踪反馈机制,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解决权利人与实施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成熟市场体系与交易链的形成。在专利转化运用中,《方案》关注价值增量的培育,推动实现从有到多、从多到精的跨越。在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发掘技术价值,将技术领先优势及时、高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方案》重点关注经营主体间的多元协作与技术共享,鼓励专利组合的发掘、培育与产业化,重视创新联合与专利联盟,探索未来前沿科技的新型开发协作机制。
打通堵点,强链增效。专利价值的实现,需要“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品应用”全产业链的畅通。《方案》以重点主体和重点客体为切入点,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畅通产业价值链。在主体方面,《方案》重点关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小企业。对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化职务成果转化管理模式,完善专利转化容错机制,采取类型化、整体性的动态价值评估方式,降低技术转化阻力。同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权利人进行技术产业化的内在动力。对中小企业,《方案》通过精准服务、投资对接、融资支持等方式,提供体系化的凯发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产业化帮扶;另一方面,从投资对接和上市服务两方面入手,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客体方面,《方案》重点关注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密集型产品。建立科学、系统的工作指引,减少对数量的追求,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市场应用与产业化价值。同时,精准投放财政资金与政策资源,加强对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专利的跟踪、监测与反馈,助力高价值专利的产出和实施。此外,在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认定、培育、监测等过程中,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完成专利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服务,增强动力。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在权利界定、价值评估、交易转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这就容易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甚至出现交易壁垒。《方案》着眼于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体系和服务生态,综合利用数据处理、智能化评估、平台建设等互联网技术,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技术赋能,增强专利转化的内生动力。一方面,树立以促进专利产业化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完善知识产权要素市场,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服务生态。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健全专利开放许可、信用监管、纠纷调解等配套措施。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融资信贷业务,探索知识产权开发性金融措施,稳步推广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管理的风险补偿机制,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线上登记、质物处置等模式。拓展专利代理服务业务,创新服务模式,为创新主体提供专利转化运用的凯发ag旗舰厅的解决方案。发挥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头雁”作用,加快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贸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整合功能,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供需对接、资源匹配、服务集成的平台,并提供精准服务。开发数据资源,形成专利资源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匹配机制。对不同市场价值的专利,匹配差异化、针对性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同时,借助平台将分散的运营服务体系充分集成,多管齐下,多力协作,促进在“科技推动—产业支撑—商贸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专利价值。
统筹内外,组织推进。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际统筹协作和国内组织推进的工作原则。《方案》关注海外权利人的技术引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国际技术合作形式。一方面,积极吸引海外专利权人在我国进行专利成果转化,丰富产品类型。另一方面,促进更具开放性的国际绿色技术知识产权开放实施,提升国际技术合作水平,推动全人类的技术发展和普惠共享。同时,《方案》提出成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牵头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各地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专项行动各项任务。通过组织协同和配合,有组织地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工作。
(作者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